旅游购物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能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推动旅游区的经济发展。导游便是这种文化的宣传者和推动者。因此,导游在旅游购物文化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茶 叶
天柱山是茶叶的故乡,早在唐代就有“客来茶当酒”之风,茶肆遍布城乡,“茶宴”成为一种时尚。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产茶之地,江北有舒州”(即今天的潜山县)。唐代宰相李德裕对天柱山茶情有独钟,他曾说过:“此茶可消肉食毒也”。沈括《梦溪笔谈》亦云:“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
天柱山的茶叶大都种植在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常年被云雾所滋润,自然清香。天柱山茶叶为绿茶系列、有“天柱剑毫”、“天柱云雾”、“天柱弦月”等品种。其中“天柱剑毫”因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而跻身全国名茶行列。
当你登临天柱山,累乏口渴,用山泉水泡一杯天柱山茶,细细品味,便觉天柱之灵气荡然胸间,令人心旷神怡。
天柱山原汁封缸酒
天柱山原汁封缸酒,系精选天柱山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东吴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用天柱山山泉水经手工操作天然发酵而成,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对人体有益的肌体蛋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补气养血、延年益寿的功效,其酒精度在13-18°之间,口感舒适,其特点:入口甜绵,回味悠长。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天柱山时,品尝了天柱山封缸酒,也都发出了赞美的声音。
胡玉美蚕豆酱
胡玉美蚕豆酱系中华老字号产品,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选用优质蚕豆作为主要原料,其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胡玉美蚕豆酱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当调味品,在我们当地有一道特别好吃的菜,叫天柱酱肉丝,便是用胡玉美蚕豆酱制作的。其做法十分简便:把肥瘦肉各一半切成肉丝,先把肥肉爆炒出油,再把瘦肉下锅爆炒,把肉丝炒熟时,放上适量的胡玉美蚕豆酱,出锅时再放点葱花,这道味美的天柱酱肉丝便做成了。
瓜蒌籽
据《本草纲目》记载:瓜蒌籽具有滋补美容、健胃润肺、安心养神、益寿延年的功效。据现代医学论证:瓜蒌籽含有钙、镁、锌、铜、蛋白质,维生素等成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癌细胞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天柱山被誉为“中国瓜蒌之乡”,所生产的瓜蒌籽系纯天然绿色食品,营养成份极高、其味润绵,脆香。现在,天柱山瓜蒌籽已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野生山茶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因此,一些能够促进健康的食品也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这里,我向朋友们介绍一种来自大别山腹地生产的健康食用油——岳西五季坊野生山茶油。
这种山茶油是采用大山深处野生油茶树的茶籽,经低温萃取精制而成的,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长期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和中风,糖尿病,用茶油煎鸡蛋食用,可保护喉咙,对慢性咽炎有一定的疗效。
南北朝时期,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在岳西司空山传法时,长期食用茶油,八十岁时仍面若童子,最后活了107岁,无疾而终。
怀宁贡糕
怀宁贡糕是采用当地优质糯米为原料而精工制作的糯米方片糕,因曾做为贡品上贡给朱棣皇帝及慈禧太后品尝,而二度被封为贡糕,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白如雪、薄如纸、卷如筒,燃如烛,实属糕中精品。由于是贡糕,又加上糕与“高”同音,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糕)高”的文化。在过年拜年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都相互赠送贡糕,以示高来高去。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两条贡糕,表示高寿;在小孩上学、中、高考的时候,送上两条贡糕,表示高中;在青年人刚参加工作或参军时,送上两条贡糕表示步步高升;当男女青年谈对象时,初次到对方家时,都要带上几条贡糕,表示高攀。这些都充分地显示出这种糕(高)的文化。
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到朋友家串门,受到了朋友及家人的冷落,心中十分生气,于是第二天便带了两条糕和一小把大蒜送到这位朋友家。各位朋友,你们知道这又表示什么吗?
这个表示高攀不上,算了,算了……把这种“高”文化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天柱香鸭
天柱香鸭是采用当地乡村农家在水中放养的土鸭,而制作的熟食制品。放养的土鸭以口感好,脂肪含量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人们视放养鸭为生态的、绿色的肉食品。用这种放养的鸭制作的天柱香鸭,更具独特风味。
天柱香鸭有着1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的长安城,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制作的鸭子曾风靡长安城,受到了食客们青睐,也得到了唐明皇的亲口赞誉。安史之乱的时候,丁家家散。其长子流落到江陵(今南京),次子来到舒州(今潜山),他一眼便看中了当地乡民在水中放养的鸭子,便定居于此,开了一家乡鸭店,延续千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天柱山时,品尝了天柱乡鸭,也赞不绝口:“此鸭酱香味美,清而不腻,久食不厌,乃香鸭也。”此后丁家便将此鸭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
今天,丁家后人在继承古老配方的同时,采用现代工艺精工制作的天柱香鸭,更适合现代人的口感。
天柱山板栗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干果,板栗全身是宝,含60-70%的淀粉,5-10%的蛋白质,2-7%的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除可生食外,还可炒食,磨及加工成糕点、罐头。板栗烧肉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栗的药用价值也很多,如健胃、补肾等。
潜山县种植板栗的历史悠久,广大林农发展积极性高。从1990年到2000年共发展板栗10万亩,可产鲜果100万公斤。栗树的品种大有改良,每年从省林科所引进各种优良品种进行换种嫁接,仅2000年春就嫁接10万株。同时对板栗进行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对老板栗园进行改造,天柱山镇白水村单株最高产量达到150公斤。
板栗的销售以鲜果为主,单价每公斤6元左右。以板栗为原料加工成的板栗汁,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产品。
五香干
天柱牌五香干选用优质大豆,加配八角、食盐等多种原料精制而成。它造型美观,厚薄均匀,味香可口,营养丰富,是旅游佐餐之佳品,1988年9月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并被推荐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荣获银牌奖,还被选入香港出版的《世界名优食品大全·中国美食》一书。
猕猴桃
其形如梨,其色似桃,因猕猴喜食而得名。果实圆形或椭圆形,含有糖、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成份,营养价值很高。可生食,可制果浆、果脯、果酒,其根、藤可入药,种子可制油,花可作香精,叶可作印染胶原料,故有“猕猴桃一身皆是宝”之说。
潜厚朴
为落叶乔木。叶大,集中生于枝顶,呈倒卵状或椭圆形,顶端有凹叶厚朴。其皮、根、皮、果皆可入药,有化食、消肿、止泻等功能。质优者皮厚肉细,油性大,断面紫红有光泽,香气浓郁,嚼之无渣,味辛温。它主要产于天柱山周围乡村,因产于潜山,故称潜厚朴,建国前就以“潜厚朴”而远近弛名,197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有专目记载。
潜茯苓
新鲜茯苓形似甘薯。外皮淡褐色,内部粉红色,质柔软。性平味甘,有益脾安神、利水消肿、助消化等作用,能制茯苓糕、茯苓面、茯苓饼等保健食品。
茯苓原由潜山人用鲜茯苓作种,以松木为原料培植而成,使这种野生植物变为家种植物而流传大别山一带。潜山茯苓片有白如雪、薄如纸、面如镜、纹如云之赞誉,被列为安徽四大名药之一,是出口创汇产品。
石耳
其体成不规则的圆形,表皮褐色,内生黑毛,并有一短蒂生于石壁,小者发钱,大者如蕈,因形似木耳,故称石耳。它生长在峰巅绝壁,汲取阴阳雨露之气,久之则成藓衣。其性平、凉寒,可治肺热、伤风下血、不孕之症等,为药中珍品,用以炖鸡称为山珍。
灵芝
它是一种珍贵药草,形似菌菇,呈赤褐色、赤紫色或暗红色,并有漆状光泽,上有许多细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其柄呈黑色,也有光泽。大者如拳,其色赤褐色纯朱者尤佳。茎高数寸,味甘苦而微涩,可治神经衰弱、呕血等症。它生长在天柱悬崖间的枯朽古树根际,长之不易。黄庭坚在《题潜山》诗中云:“复多灵芝草,代有栖霞客。”可见天柱灵芝久著于世。
豆皮
豆皮,又称豆衣,系豆浆提炼后的精华豆油加工制成。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丰富养份,低脂肪,高蛋白,不含胆固醇,是《中医学》上推荐的温补佳品,具有降压、降脂、活经络等功效,对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的食效作用,更适合作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病人的滋补食品。本县官庄镇生产的豆皮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生姜
潜山县种姜历史悠久,以五庙乡生姜最为著名。五庙生姜因其特殊的山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仅品种优良,而且味香]腥辣、块头大、姜汁丰富等。目前该乡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中,以开发高山无公害蔬菜为主导农业,其中生姜的生产、开发和利用已逐步形成支柱。种姜面积发展到4500亩,年产鲜姜675万公斤。从生姜的食用、药用、香料、提取姜油等方面进行开发,初步形成系列化产品。其中甜姜(糖生姜)片、咸姜(盐生姜)片、酱姜、姜丝、干姜已开发成天柱山旅游土特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舒席
远在春秋时期,潜山一带为皖国,唐武德四年改同安郡为舒州,至北宋一直为舒州治所,舒席由此得名。
舒席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西汉早期墓葬中就有竹编床席。这说明2000年前的西汉,潜山先民就已经开始编织竹席。
在晚唐潜山籍诗人曹松《碧角簟》诗中,赞美舒席“细皮重迭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在没有空调的时代,舒席是炎夏消暑的佳品。晚清时潜山竹席已远销西洋。宣统二年(1910年),潜山竹席在南洋赛会上获头等奖章,1915年又获省博览会金牌奖。
潜山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勤上山,懒赶集,天阴下雨编凉席。”说明竹编的普遍性。在工艺上不断创新求精,由睡席向工艺竹编发展。大幅竹席挂屏“天柱山”、“寒梅图”、“虎”及小幅挂屏“孔雀开屏”、“仕女图”、“牡丹”等,美观精巧,栩栩如生。书法编织品连细微的笔锋也表现得十分真切。编织工艺精细到每寸宽达30-40匹篾,不能用手编,而用针尖挑织,人们不得不惊叹竹席艺人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1958年11月,河镇乡塘圩村农民汪龙福编了一床上有天安门下有双狮戏球、两边是龙凤呈祥图案的舒席挂屏送往北京,如今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天柱至尊三件套
中国中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一柱擎天、群山拱围的天柱山,享有“安徽之源、皖国古都、大汉南岳、禅宗圣地、二乔故里、黄梅之乡”之盛誉。远古文明曙光曾在此升起,国保单位薛家岗出土了距今5500年的泥质与夹砂黑陶和红陶;中近古的唐宋文化之辉煌亦在此呈现闪耀,闻名于世的“舒州茶鼎”已载入中国名茶史册……而今,随着戏曲《天仙配》的演绎,七仙女的故乡天柱山正焕发出迷人风采,吸引八方宾朋,四海游人。
向往天柱,天柱亦不负天下所望。天柱山不仅有令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等历代大家赞叹不已的风光,还有可以让游人带走的时尚与纪念——这就是天柱山益寿工艺品公司打造的“天柱至尊三件套”。
本品外观:“中国红”色彩鲜润光亮,描真金飞彩传神,天柱峰与天柱松等地标性景观与古诗名句交相辉映,凸现地灵人杰之底蕴;造形简洁大方,寓意君等洪(红)福齐天,寿比松青,等意高标同天柱。
本品材质:学名骨质瓷,为磷酸盐系列瓷,健康环保,白度高纯,透明柔和,敲声悦耳,问世三百年来,一直为各国皇室专用瓷,被视为陶瓷中的极品。
本品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王瑞辉所亲创,他把骨质瓷、贴花金、中国红等瓷艺与天柱自然文化元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独具匠心,自然一家,兼有实用与珍藏双重价值。
根雕 竹雕
依托精湛的技术优势和天柱山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天柱山工艺品创作者在生产传统木雕的同时,又设计开发出天然造型与雕刻相结合的“根雕”、“竹雕”和天然根艺家具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独树一帜的风格造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天柱山,你可以看到用珍珠黄杨制作、体现三祖禅宗文化的各种佛像、竹刻的《信心铭》;也可以看到以“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天柱七仙女”、“程长庚、张恨水”等名人典故为题材的各种绿檀作品;以神奇的天柱山为素材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作品曾多次在省市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奖。
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