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内容:欢迎词→天柱山概述→游程简介→潜山县概述→皖山皖水皖城→天柱山大门→古南岳→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天柱山国家网球训练基地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或宾馆)的全体同仁,热忱欢迎大家到天柱山来观光游览。(今天我们所乘的车号是××××,给我们开车的是×师傅,来,为师傅将付出的辛苦,我们给点掌声,好不好!)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做这次地陪,我姓×,你们可以喊我×导,在这次旅游过程中,我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尽我所能多讲解多介绍,同时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合作,让我们度过这次愉快的天柱山之旅,并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天柱山概述
我们今天将游览的天柱山风景区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根据国家测绘局2008年9月28日上午10时公告的全国第二批31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高程新数据,天柱山的天柱主峰海拨1489.8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天柱山风景区规划面积3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共分为八大景区,即三祖寺景区、九井河景区、虎头崖景区、马祖庵景区、主峰景区、后山景区、龙潭河景区和大龙窝景区,另设有茶庄中心接待区。天柱山拥有我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奇观。天柱山生态环境极佳,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负氧离子丰富,加之地质构造形成了独特的磁场、气场,非常适宜于养生度假,吸引了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大批境外游客前来休闲养生和旅游度假。
近年来,天柱山风景区投资5亿多元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现已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六块金子招牌,还相继获得“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天柱、新景观、新形象得到了吴邦国、回良玉、王兆国、吴仪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海内外广大游客的广泛赞誉。2012年天柱山共接待游客31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占全县GDP的11.24%。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成为全省第二条黄金旅游热线。天柱山有着“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又被称为“七仙女的故乡”。皖山皖水,皖风皖韵使天柱山集雄奇灵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在我们的旅游行程里,我将一路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请大家随我一起去体验灵异的天柱山水,感受灿烂的古皖文化吧!
(简述旅游团的时间行程和当日游程安排)
潜山概况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和圩畈,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
历史悠久。潜山历史渊源悠久。潜山春秋时属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皖国都城在今潜山县城。西汉时属庐江郡下辖之皖县,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庐江郡太守陆康移郡治于皖县城。三国时,袁术、孙权、曹操交替据此,为兵争重地,唐宋时期,曾为舒州治所。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始置潜山县,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今潜山县城。1949年4月潜山解放,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后又改为安庆地区、安庆行署,上世纪九十年代地市合并称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人文荟萃。潜山是京剧的发源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是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生长地,孕育了三国时期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文学家王珪,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艺术家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一大批文化名流。境内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一处是有着近6000年历史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另一处是存留着300多幅历代文人石刻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均留下了许多美妙传世的诗文。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是佛教圣地、道教福地,鼎盛时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佛道寺观达3600余间。天柱山麓的三祖寺是禅宗三祖祖庭,是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县博物馆—皖光苑收藏的各类文物精品达5000件之多。孔雀东南飞、潜山弹腔、民间音乐十二月花神、潜山陶艺手工制作技艺和潜山王河舒席手工编织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光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其中天柱山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检测均为国家一级标准,被游客誉为“天然氧吧”。 古南岳天柱山是安徽省的源头山,也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既兼北山之雄,又具南山之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2010年1月8日,天柱山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国内评审。2011年5月25日,天柱山5A级旅游景区获国家旅游局正式授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天柱山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称为“古南岳”。102.72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藏幽;天柱、莲花、天池等45座山峰或奇伟突起,或仰摩霄汉,引人入胜;“仙蚌献珠”、“鹊桥横空”、“金鸡唱晚”等奇石美景栩栩如生;飞瀑流泉,奇松异草,涉目成趣;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美不胜收。景区周围还有太平古塔、胭脂井、舒王台、万涧古戏楼等可供游览凭吊。县域以北还有一处省级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板仓自然保护区。
物产丰富。境内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种、珍稀动物26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达957种。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舒席、雪湖贡藕、胡萝卜、石耳、生姜、天柱剑毫、野葫芦籽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花岗石、瓷土、优质黄砂、铁精砂、金红石、水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
区位优越。潜山地处皖西南中心,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渝高速、合九铁路、济广高速(济南-广州)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
潜力巨大。潜山不仅是一方文化的厚土,一方旅游的胜地,也是一方蕴含潜力、充满希望的热土。近年来,潜山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商气、人气日趋兴旺,外向型经济较为活跃。2002年11月19日批准成立的省级潜山经济开发区和2008年11月4日批准成立的省级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是该县工业和三产发展的主平台。开发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先后吸引海南卫康、广东精科、福建吉诺、浙江嘉宜等知名企业入区发展,区内全力集团系国家大型企业。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已建成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天柱第一城和皖镇等超亿元的旅游大项目,中国全力集团投资8亿元的温泉度假中心项目入区建设,雨润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雨润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已式签约。
目前,潜山县正积极抢抓中部崛起、沿海产业递度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主题,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和城镇化战略,大力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推进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努力培植大产业、夯实大平台、实施大投入、推进大建设、优化大环境,促进大和谐,推动潜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天柱山不再是
皖山皖水皖城
潜山县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被称为皖城和梅城。那么“皖”字是什么意思呢?皖又有怎样的来历呢?为什么把“皖”作为安徽省的简称?
“皖”的本义是指“屋内有黑色,屋外已见白光”,即“晨曦”之意,追本求源,原来“皖”系五帝时代名臣皋陶(音yao)之后裔的一个支族,是一个奉晨光为图腾、崇拜自然的部落方国。“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所以我们经常取其引申义“明亮而美好”。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且民风淳朴,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皖国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诸侯国,区域范围基本相当于今潜山、怀宁、岳西、太湖、宿松、望江六县和安庆市区。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皖国的诸侯王称为皖伯大夫,他以仁政治理皖国,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把天柱山称之为皖公山,又叫皖山,并在天柱山上建有皖公庙。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后在安徽境内的800里被称为皖江。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00年。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设置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合为“安徽”,以“皖”字作为简称,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说来很奇巧,在飞来峰的峭壁上,有一幅被雨水冲刷形成的天然“地图”,当地人称为“龙鳞甲”,其形状酷似安徽省版图,长江、淮河都很分明,被广大游客称为“皖图”。在神秘谷入口处的悬崖峭壁上,我们还能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这位安徽的“老祖宗”,以他深邃的目光雄视千古,洞察着世事人心……
周封皖伯大夫治皖,皖国的都城就建在今天的潜山县城,被称为“皖城”。从东汉到南宋末年,在这13个世纪中,皖城作为州、郡、府治所有长达800年的历史,一直是皖西南的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苏东坡和南宋宁宗皇帝都曾在这里为官。因南宋宁宗皇帝曾当过舒州节度使,他于1195年即位,便将舒州升格为安庆府,取“平安吉庆”之意。“安庆府”最初设在古皖城。直到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安庆府治才迁往长江岸边,景定元年(1260年)正式建造今安庆城。自此,古皖城走向衰落。到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设置潜山县,县治所仍在古皖城旧址,即今天潜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的梅城镇。
天柱山大门
我们现在行进在105国道。从县城进入天柱山的这一段称为天柱大道。大家请看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门楼建筑,这就是天柱山标志性大门。大门宽43.4米,五跨形式,中间主跨高16米,立面立柱采用花岗岩石构件拼装,立柱上都雕刻着盘龙纹饰。门头上的“古南岳天柱山”六个大字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古南岳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天柱山旅游度假区
潜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打造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山城一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天柱山旅游度假区。2007年4月正式设立度假区管理机构,度假区从天柱山标志大门到三祖寺景区,沿105国道两侧总体规划面积达16平方公里,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区将依托并服务天柱山旅游,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形成“生态养生休闲、古皖文化展示、旅游综合服务、立体交通转换”四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两条发展主轴,主打一个主题乐园,新建八大核心景点。总体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区内投资4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围绕“文化、运动、养生”的主题定位,凸显“皖国神韵、天柱瑶池”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新兴的国家化旅游城市,和国际一流的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体的产业经济板块。度假区规划有高尔夫运动场、温泉度假中心、皖文化园、休闲养生广场等重大项目。目前已经运营的亿元以上建成项目有国家网球训练基地、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七仙女国际大酒店、皖镇休闲购物中心等。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建成期10年,建成后将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天柱山国家网球训练基地
国家网球训练基地是经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建设的项目,由福建吉诺集团于2006年投资建设,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网球训练基地设有室外球场11片和一座有400个座位、可同时容纳500人观众的室内中心比赛场馆;配套五星级酒店、会议新闻中心、健身馆等赛会设施。总投资3.5亿元,占地300亩。已成功承办“2008天柱山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和“2009天柱山国际女子网球联赛”以及网球旅游节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