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第四篇    马祖庵景区
发布时间: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导游内容:概述→雪涯瀑→马祖庵→佛光寺→东方美神→狮子林→南天一柱→霹雳石→八戒念经石→天书峰→降丹峰→圆门洞→天蛙峰→望岳亭

概述

马祖庵景区位于天柱山风景区西南部,总面积7.84平方公里,是前山进山公路的终点,又是目前步行上山的必经之路。这一景区以奇峰怪石、茂密山林为主要特点,区内翠竹遍野,山峰连绵,山谷幽静,奇石累累,石刻众多,景物十分集中。佛光寺被掩映在群山环抱的青崖翠谷之中,后有依山,明堂宽阔,历来被佛道两教视为风水宝地。道道山脉顺势汇聚,营造着天地万物天人合一的龙脉之地,自古以来便有“九龙聚首,凤凰择栖”之圣山福地的美誉!

雪涯瀑

青龙涧、飞来涧汇天柱山南坡之水经激水瀑下泄,到茶庄琼阳川形成一系列瀑布和迭水。其中雪涯瀑最为壮观,雪涯瀑指岩石颜色莹然如雪得名。沿着步道向上,这里河谷开阔,水源充沛,过琼阳桥后,落差70余米的瀑布呈现眼前,大致分为五折,上折最壮美,股水有分有合,从悬崖跌落而下,喷花散玉,声响数里之外,令人惊心动魄。雨后天晴,形成美丽的七彩光环,走近瀑布,水雾腾腾。中间一折崖石成殷红色,当湍湍激流从上飞泻而过时,你看的时间越长,越似乎觉得有一条金色鲤鱼在向上游动,鱼背上五色跳荡,出神入化。天柱山象这样的瀑布很多,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春夏汛期是观瀑布最好季节,不过提醒游客朋友,山洪暴发时,观瀑布宜站得远一点,高一点。

马祖庵

往西为马祖庵景区,这里风景以清幽见长。进屏风山,过滴翠桥,左边竹林怀抱为马祖庵,又名佛光寺。佛光寺是禅宗道场,寺院处处可见禅宗的醒言禅语。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称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禅师的高足。道一禅师在我国佛教史上有着非凡成绩。其一:他提出“平常心是道”,即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悟道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进行,佛并不是脱离人的生活而高高在上的。这无疑拉近了人与佛之间的距离。当时四方学者,云集座下,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禅法传播中心,主张“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其二:“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现在佛教的丛林格局是马祖大师一手创建的,而他的弟子百丈怀海,根据禅宗的发展需要,制定了著名的禅行规式《百丈清规》,将劳动定为大小僧侣都遵守的制度,并称不劳动不得食,掀起禅林一场革命,使禅宗取得独立地位,逐渐发展为第一大宗。因此,马祖道一对中国禅宗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位唐代高僧云游天柱山,见这里风水好,便在半山一洞(今嘉平馆)中打坐习禅,五代时,当地山民在此建起小庵,称为马祖庵,把他所居山洞称为马祖洞。

佛光寺

为什么称佛光寺呢?明朝万历年间,有两名高僧,一称贯之,一称达观,先后在这里作住持,特别是达观和尚,弟子很多,声望很高,当时有怀宁阮自华、桐城吴应宾都是万历进士,任户部郎与编修,他二人上书皇帝请求批准建寺庙,明王朝立即批准,神宗朱翊钧亲自赐名佛光寺,并命中使党礼赐幔帐一幅、《华严经》一部,封达观和尚为国师,并允许佛光寺自己可以刻藏经书。明王朝本来不重视宗教,为什么能给佛光寺达观和尚这么大的恩典和待遇呢?原因有三:其一,明朝中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王朝花了很大气力才平息,与历代统治者一样,明王朝想借助宗教巩固统治。其二,吴、阮二人奏请皇上御封之时,神宗龙颜大悦,因神宗前夜梦见佛光普照山川,皇后昨天就诞一龙子之事。还有更重要原因,当朝皇帝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本是宫女出身,儿子登位当皇帝使她更加迷信神灵,迷信宗教。另外达观和尚出家前与慈圣太后进宫前就相识,关系十分密切,皇帝给母亲的好友当然给面子,尽量满足达观的要求。由于皇帝与太后恩典和赏赐,加上阮自华募捐了很多斋田、竹园、茶地,佛光寺声名大震,显赫一时。万历之后,佛光寺屡 遭兵火,历经兴废。张献忠率义军来到这里,将寺院和经楼全部烧毁。清顺治年间,安庆副总兵梁大用捐钱,重修正殿。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作战,佛光寺又毁于战火,仅剩五间房屋。民国九年,妙高和尚建起20余间房并护林修路,培植风景。直到2004年底,安徽省宗教局、天柱山管委会批准重建佛光寺,由九华山僧人释文辉主持建庙事务,规划寺院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组成。现建有牌坊、天王殿、放生池、钟楼、木鱼亭、大雄宝殿、药师殿、马祖洞等景点,并于2008920日举行了庄严的开光法会。

东方美神

2001年春节,佛光寺迎来誉为东方美神仿唐观世音头像。东方美神是借中国唐代佛教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创作的现代艺术珍品,以仿古青铜铸造,镀钯白金,黄金镶嵌天然水晶,乌底木座。

东方美神的造型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她面容雍容端庄,眉似新月,眼微闭,表现东方人静默之美;头部镀纯净的钯白金,表现东方人圣洁高贵的品格;冠部镶嵌30mm直径的天然茶色水晶球,寓意人间真情,圣洁友善;莲台造型置放其头像,并铸塑48瓣莲花,寓意莲生四季,清静祥和;莲台环镶2112mm直径的紫水晶,寓意21世纪紫气东来,宏运吉祥;用乌木塑造八极地坛,寓意八方安泰,福荫后人。东方美神总高58cm,总重21公斤,是东方美的代表,美仑美奂,卓绝不凡。前来一睹风采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佛光寺在新世纪的又一盛事。

狮子林

这是洗盂池,这是木鱼石,右上方为麒麟石……

马祖洞往上走大石林立,古称狮子林,有天柱山房遗址,遗址往上是莲花洞,洞内有左慈炼丹房……

这里分布有16幅石刻,其中明刻5幅,清刻1幅,近代刻1幅,其余9幅除1幅年代含混的署名刻外,8幅皆是未落款的。

明刻中,以神宗钦差党礼的题刻最有历史价值,文曰:“义山流芳千古,钦差御马监太监党礼万历二十七年仲冬月十八日立。”它记载了神宗派来中使(御马监、太监)党礼前来天柱山下达诏书,说明佛光寺是一次“皇封”,这是佛光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在马祖洞洞口上额有“嘉平馆”三个大字,字体清秀遒劲,出自“尉氏阮自华”之手,取“美好升平”之意。阮自华系怀宁进士、户部郎中,常集文人在此读书吟唱。另外三幅明刻,均系僧人所作。贯之和尚的大弟子,云浪僧真道题刻的“干龙飞布”(干为涧,布为泉水),意为涧水清彻,如龙吐水,飞流直下,潺潺不息;浮世僧真月题刻的“狮子林”,描述了寺后林木参天,荫翳复地,大石堆叠,怪模怪样,犹如雄狮咆哮之景致;僧人太空的怀友诗刻:“舒目徒观红日近,怅怀空望白云低”。抒发了思念友人之惆怅心情,这三幅石刻也属上乘之作。

南天一柱  

四川军阀杨森手书,一九三七年杨森率川军,进驻潜山,在马祖庵用表纸写成,由妙高和尚请石匠刻。

霹雳石

老百姓称雷打石,你看浑圆大石,象是被谁切了一刀的西瓜,缝内有火烧烟痕,真是雷劈的吗?我们请教地质学家孙大光,先生说,是大石从峰顶滚落,到这里因受力不均匀,震裂开来。

霹雳石的正面赫然题有“混元霹雳”四个大字,大字与巨石相衬,十分醒目壮观。此刻乃咸丰辛酉年(1861年)春清军都统李云麟所题,李氏系吉林长白县人,故自称“长白云麟”。“混元霹雳”,意为天地刚分,雷神将此石劈开。

仙掌石、八戒念经石、香子峰

马祖岗东有石如掌,东向是仙掌迎霞,这里大石如林,为什么要看这块石呢?因它见于经传,却埋没了一百余年。咸丰辛酉年间(1861年),清朝军队都统李云麟,登上主峰之后,突发奇想,要在主峰极顶上刻字,但能刻字的上不了主峰,上得了主峰的不会刻字,李亲题:“孤立擎霄”、“混元霹雳”、“仙掌迎霞”,命采石耳的药农先在山下练习,掌握技术后,再登顶刻字,这是药农贺氏练习之作。请大家认真辩认,与混元霹雳同出李云麟之手。上面情况见于李云麟所写的《天柱刊崖纪》一文记载了此事,但一个世纪以来,游山者苦苦找寻,直到1997年几位研究道教的同志,寻找道宗遗迹时,才发现了“仙掌迎霞”的石刻,印证了史料记载。

大家向左看,山峰一块大石,形似一个猪头,嘴巴向天,俗名猪头石,又因它像没有角的龙,又叫它石龙,山峰叫石龙峰。猪头嘴巴半张,有人叫它八戒念经,即是有口无心之意。

南边有一座小峰,峰顶大石裂成条状,像一束燃香,夕阳映照时,闪发红光,因此名称香子峰

天书峰

我们右上方,自南向东最南为天书峰,上部展开,下部卷轴,好似掩卷古书,相传左慈在峰下得九天玄女天书。

降丹峰

北为降丹峰,峰顶有丹田,乱石峥嵘如怪兽,相传上帝降丹许真人。许真人是东晋时的道人,叫许逊。他是江西南昌人,到天柱山学炼丹。开始炼丹屡屡不能成功,在司命真君帮助下,终于炼成,真君见他真诚如一,降丹给许逊。许逊以此为范本,终于炼成仙丹,一家人连同鸡犬都升了天,给后人留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

圆门洞

降丹峰下有洞,人称圆门洞,形状上圆下方如关闭的城门。一个美丽的传说圆门洞里藏金马,千呼万唤不应声,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待我慢慢道来。

天蛙峰

与降丹峰比肩的是天蛙峰,因峰顶大石形若仰天长鸣的青蛙而得名,俗称蛤蟆峰。过青龙涧,上白沙岗回首观望,其形惟妙惟肖。

望岳亭

从佛光寺登山至青龙涧途中,有一石亭名曰望岳亭,供游人途中小憩,观看山景。1938年,乌以风捐款所建。站立亭上,视野开阔,天书、降丹、天蛙三峰耸其右,石龙、香子二峰立其左,飞来、宝月、三台、天池诸峰云遮雾绕,若隐若现。至此,游人可初赏天柱之美了。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保护政策|法律声明|投诉方式|友情链接|站点导航|2008版回顾|2005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