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内容:概述→龟蚌狮神→游龙瀑→通天瀑→裙衣瀑→之字瀑→龙涎瀑→金龟竹径→桃源洞→桃源湖→炼丹台遗址→茶庄→天柱养生功→乌以风墓园→茶道表演→九曲河漂流
概述
游客朋友们,请大家随我游览天柱大峡谷。该景区属峡谷地带,自然落差大,山路陡窄,沿途请大家不要拥挤,不要涉险,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确保旅游安全。天柱峡谷景区傍依天柱山主峰景区,位于九井河与琼阳川流域的交汇处,峡谷全长4公里,高低落差200余米,谷内河水飞滢溅雾,穿石成潭,大小瀑布跌落成群。游览这一景区,我们将观赏到天柱山最雄奇壮美的瀑布群。
我们这次之行是逆流而上,经过这片竹林,马上便进入峡谷的溪涧之中了。游道两旁万竿绿竹随风摇动,一株株枫香树绿荫如盖,每到深秋季节,枫叶火红,层林尽染。
龟蚌狮神
我们已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了。走过木板桥,溪涧之中有两块巨石,大块岩石像一只大巨龟,正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小的那块像一只直立的蚌,正等着龟的亲吻。相传很久以前,这只龟和蚌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修炼,终于得道成仙。但是他们在修炼之中日久生情,私订终身。此事最终被东海龙王得知,龙颜大怒,将两位逐出东海,流放到这深山峡谷,化为巨石。虽永世厮守,却不能相依。
这里还有一块巨石状如睡狮,大家找一找它在哪里呢?哦,你们看它侧卧溪畔,睡眼朦胧,正张着大嘴打哈欠呐!又像是回头在张望着什么?据说它原是天宫中的狮神,不知何故被罚下天界,负责看守神龟神蚌。
游龙瀑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见的这条瀑布便是游龙瀑,这潭名曰龙潭,你们看那游龙潭,弯曲有致,奔流而下,仿佛一条游龙直奔龙潭。水小时,那龙体徐徐蠕动;水大时,游龙摇头摆尾,跃跃欲飞。
通天瀑
你们往前看,那百米之高的悬崖如斧劈刀削,雪白的泉水自天而降,一落千丈,仰观瀑布顶端,乱云飞渡,瀑布似从蓝天白云之中飞落,真是“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便是被誉为“天柱第一瀑”之称的通天瀑。大水之时,飞流在悬崖岩石中飞腾飘扬,周围一片烟雨濛胧,飞瀑如雷鸣狮吼,响彻山谷,俗称响水槽。瀑布冲出深潭,有巨石横卧于潭旁,那便是听涛佛。
大家再看右边溪涧之中,那溪水潺潺的石壁上,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石潭,潭内卵石清晰可见,潭壁光滑如镜,这是流水经过千万年的冲击而形成的。在这里溪潭合一,清溪幽潭的美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让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好好感受这大自然的天然美景吧。
上面这段山道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坡度较大,攀登途中请大家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让我们在这里稍做休息。大家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来时的溪涧,居高临下地观赏,她显得那么妩媚幽深。在那溪涧之中,有一长条形巨石,宛如一只巨大的鳄鱼,从大山之中缓缓爬出,现在还只能看见他的头颈部分,它身体的大部分还隐藏在大山之中,那就是“鳄鱼出山”。
大家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朝下看,那就是虎掌潭。你看那梅花状的潭印仿佛是猛虎下山时留下的足印。我们现已登上了刚才仰望的通天瀑的顶端,进入了另一段幽谷深涧。
请看河道中那块石头上有一个圆圆的石洞,这可不是人工开凿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奇观。传说当年这里是一片汪洋,当年孙悟空大闹龙宫,拿走了定海神针,留下了这样一个神针眼。其实,这都是大自然的绝作,因该处岩石在形成时,中间夹有砾石层或沙层,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流水的冲击形成现在的模样。
裙衣瀑
请大家沿右边那条小道进入河谷之中观赏裙衣瀑与天仙池的神韵。天仙池顾名思义乃是仙人沐浴的场所。池中那几块石头乃是仙人沐浴休息之用。我们再看这裙衣瀑,上窄下宽,那一片片不规则的浪花飘飘洒洒,仿佛是仙女沐浴之时脱下的白色衣裙,随风飘动。天仙池右边的巨大石壁,坡度较缓,是徒手攀岩的好地方。
瞧,在那清清溪流之中有一“猿人”正俯卧水中尽情嬉耍,你们看,他正咧着大嘴朝我们在笑呢。
之字瀑
我们站在这木桥之上可望见上游那两道首尾不相连结的瀑布,这就是之字瀑。走近观看,瀑下有潭,潭下有瀑,潭瀑相连,曲折连环,景中有景。之字瀑虽没有通天瀑那一落千丈的宏伟气势,却也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曲折的峡谷之中跌荡起伏,奔流而出。
之字瀑最下端的这个大潭,潭水清澈,水面微波荡漾,两块石头在波浪中若隐若现,恰似两只鸳鸯尽情嬉水,这潭叫鸳鸯潭。
龙涎瀑
走近之字瀑的中部,我们看到巨石状如一只倒置的葫芦,葫芦石上面,便是龙涎瀑。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庐江(今潜山)方士左慈隐居天柱山中炼丹,有一年,这沿河流域不少百姓突患疾病,无人能医。左慈得知后,便装了葫芦丹药,将葫芦倒放让丹药随水流淌,溶入河水之中。沿途百姓饮用此水后,疾病不治而愈。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周围百里群众都来取这河水饮用。此事惊动天庭,玉帝怕装有丹药的葫芦被盗,将其变为巨石,并命东海龙王派员守护。龙王便派九太子前来守护,大家向上看龙王九太子正居高临下,坚守岗位。因取水之人越来越多,丹药在逐渐减少,河水治病效果也在逐渐下降。这可急坏了龙王九太子,他决定舍己救人,张开龙嘴吐出龙涎,配合丹药治病。天长日久,九太子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回东海龙宫,这里便形成了这道龙涎瀑。当地村民为感谢九太子舍己救人,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携带香纸贡品前来朝拜。
请大家随我下来观赏群兽饮水图。这里地方狭小,请大家按照顺序,每次两至三人来观赏。请看前方深谷之中,似有几只怪兽伸长头颈,有的在埋头饮水,有的在抬头观望,形态各异。
我们走过了这段奇石峡谷,来到了感叹桥。站立桥上,回望深深峡谷,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流水穿石的神奇力量;感叹我们攀越了沿途的悬崖峭壁。只要我们有那流水穿山凿石的决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游客朋友们,漫步在这林荫小道,我们可以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请看右边溪涧的石壁上有一小潭,潭边的那块大石上有一只巨大的蟹钳印,那就是蟹钳潭。
金龟竹径
游客们,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金龟竹径景区。在那里我们将亲身体验“万竿绿竹影参天”的优美意境,还可探寻历史悠久的桃源洞府。大家朝那边看,那座掩映在竹林之中,郁郁葱葱的小山丘,便是龟山。传说这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请随我走进这曲径通幽的金龟竹径吧。我们周围万竿绿竹,郁郁葱葱,太阳出山,缕缕金光射进这浩瀚的竹林,那种秀丽壮观的景致,令人陶醉。竹子属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竹亚科。它形态特殊,非草非本,茎具节而中空,不柔不刚,虚心向上。全世界竹子约有70多属1200多种,而我国拥有40多属400多种。我们这里的竹子叫毛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孟宗竹。相传古代某地有一名孝子名叫孟宗,其母卧病不起,很想吃竹笋,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孟宗去毛竹林寻找,无笋可挖,他扶竹哭泣,感动了山神,山神在竹根上一指,顷刻地裂三寸,一株鲜黄嫩笋拱出地面。孟宗捧笋回家了却母亲心愿。从此以后,毛竹冬季也出笋,称为冬笋。这就是“孟宗竹”之名的由来,在日本至今仍沿用此名。在我们民间还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根据竹笋的特征,来形容那些不学无术,不知廉耻之人。竹子神韵潇洒,风雅宜人,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园林中的珍品。古人将梅、兰、菊、竹一起称为“四君子”,又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苏东坡在《咏竹》中赞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我国是当之无愧的竹文化大国。
桃源洞
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桃源洞府。请看那翠竹掩映的山岩上,露出一个洞口,洞口周围数株桃树点缀其间,每当早春三月,红红的桃花翠绿的竹,相映成趣,好一幅世外桃源美景。据《潜山县志》记载:“茶庄西侧仙桃崖下有洞,洞旁遍生野桃,花开五色,桃可食,世称桃源洞。”东汉方士左慈炼丹,在此居住修炼。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今潜山)。东汉丹鼎派道教的道术系由他一脉相传,在公元190—195年间,左慈隐身天柱山,精思炼丹之术,下至九井河畔,上至西关寨口,沿途都留有他栖身炼丹的遗址。
桃源湖
游客们,前面就是桃源湖了,让我们在欣赏了山谷流泉、苍崖飞瀑之后,去体验一下高山平湖的另一番境界。桃源湖名称是因地名而来。旧时这一带盛产野桃,花开五色,俗称桃花源。又因左慈在此炼丹,又称下炼丹。
我们眼前就是桃源湖大坝,大坝全长70余米,高12.5米,该工程是由天柱山镇茶庄村为改善旅游环境而投资兴建的,我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一处别处极少看见的天人合一的美景彩虹瀑。每当上午8点—下午3点之间,太阳光照射在大坝的瀑布之上,在瀑布的水雾作用下,形成一道彩虹,这彩虹随着观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非常壮观。请大家欣赏桃源湖的湖光山色,桃源湖湖面面积120余亩,蓄水25万立方米,水深3—12米。周围群山环抱,远以天柱群峰为屏障。湖水澄碧,波光粼粼,曲折的山峦将整个湖面分隔成几个区域,使得整个湖区神龙见首不见尾。荡舟其间犹如进入水上迷宫,妙趣横生。桃园湖最美的景致要数天柱群峰倒影图了。每当风平浪静,水面如镜,天柱峰峦倒影湖中,构成一幅山光水色的巨大画屏。
桃园湖即将开辟垂钓休闲区。游客朋友,你下次来时,可以在此垂钓烧烤,享受自然野趣。
天柱峡谷的游览到此结束,我们已经到达天柱山的腹地茶庄。
炼丹台遗址
道教将天下名山划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位列“第14洞天,57福地”。有史记载汉魏时左慈在天柱山炼丹,遗址遍布全山,贺家畈一带为下炼丹,马祖庵狮子林为中炼丹,良药坪为上炼丹。晋代葛洪也在此修炼。今天我们参观的炼丹台,就是当年的下炼丹。这里有一片银杏树林,树高十余米,树龄有500多年。银杏树,又名公孙树、白果树,是珍稀植物和孑遗裸子树类,是地质学上第三纪以来的古老植物。请看炼丹台这块碑文的记载:“我皖麓有台名炼丹者,其间石坪一座,蟠居亭亭,乔木数株,蒙茏勃勃,由来久矣……”原来,山下三祖寺重修大殿,将这片白果树砍倒运走用作梁柱子……大树派上用场,当时县太爷又觉得可惜,于是又说:“嗣后仍须珍重,勿懈兹培,庶古迹长存,神灵永托,比固斯台之幸,而亦还丹之意也。”这件事发生在清代同治三年孟冬月,就是1864年10月。如今,残留的树桩又长出新干,枝繁叶茂。
游客朋友,这块记事碑虽不大,却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140年前一个县太爷砍树留桩,嘱咐后人仍须珍重,不要松懈培育。为了什么?为了古迹长存。一个封建社会地方官员能有这种的文物意识、环保意识,确实难得。
茶庄
我们现在已到达天柱山的腹地茶庄。茶庄之名源自宋代,相传梁武帝儿子昭明太子在万岁山(玉镜山)建太子阁,旁有天柱寺,僧尼杂役人数很多,日用耗费很大,宋代舒州郡守亲定贺家畈山高供茶,林家畈地肥供菜,从那时起贺家畈便称茶庄,林家畈改为菜林庄。茶庄古时称桃源,就是“风物佳丽如世外桃源”。清代姚琅说:“中有桃花开五色,令人不疑武陵春。”如今这里不仅具有半山胜景,也是天柱山旅游区接待服务中心,有大型生态停车场,有公路可到南大门野寨、县城,到后山龙潭,到西边黑虎,到马祖庵河坪,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和各种档次旅游床位,旅游基础设施齐全,是从南大门到天柱山游览的游客主要集散地。为拓展茶庄接待区功能,促进天柱山旅游产品提档升级,茶庄接待区将结合道家养生及当地特色打造成“半山度假小镇,道家养生福地”。由俄罗斯财政计划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五星级国际旅游养生中心已落户其中。
天柱养生功
天柱山巍峙江淮,雄奇灵秀一山兼,自然风光十分优美,道家尊之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历代许多名流贤达、高道名羽都曾来此隐居山林,修身养性。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练功经验,虽然秘而不宣,但难免泄露若干散落民间。天柱武术院
乌以风墓园
游客朋友,到了茶庄,让我们一起去南山凭吊“天柱老人”
乌以风是天柱山的第一代开创者,为宣传和开发天柱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受到潜山人民的深切爱戴。每年清明时节,各级有关领导、野寨中学师生、乌老生前好友以及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乌老墓园扫墓,献上心香一瓣。乌以风墓园已成为潜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我们前往墓地凭吊,除了纪念这位天柱山的拓荒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
乌以风(1901—1989),山东聊城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篡、杭州省立中学教导主任、安徽省宣城一中和安庆一中校长。1933年,他任安徽省教育厅秘书期间,初识天柱山,从此,与天柱山结下不解之缘。1942年,乌以风因家庭婚变,从四川千里漂泊来到天柱山隐居,住进他于1937年建于马祖庵后山的天柱山房,与妙高和尚关系甚笃,白天登峰探险,晚上谈佛论禅。1943年,安庆专员范苑声领衔筹建的国民党176师抗日阵亡将士墓在野寨落成。为保护陵墓,启迪后代,创建“景忠私立中学”,取“景仰忠烈”之意,诚邀
乌以风曾数百次登山考察,发下宏愿要为天柱山修志。经过十八个春秋的努力,完成了50多万字的志书初稿。没想到,此时
乌以风才华横溢,一生著述颇丰。除《天柱山志》外,还有《李卓吾著述考》、《中国中古时期儒释道三家关系史》、《
乌以风一生爱山,自号“天柱老人”、“忘筌居士”。1989年2月26日,乌老在野寨的谷口草堂病逝,享年88岁。按照他的遗愿,在三祖寺坐缸火化,安葬在天柱山茶庄村的南山上。他把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心血献给了天柱山,死后回归到大山的怀抱。这旁边的墓地,是
茶道表演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茶舍评品香茗。
大家翻山越岭,攀岩越险,异常辛苦,在此稍作休息,我为大家泡杯天柱山茶解渴提神,增趣助兴。
天柱山茶,早在唐代就享有盛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安徽名茶产地“江北有舒州、寿州……”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舒州茶农每年采摘新茶作为进贡之品。诗人薛能在《谢刘相公寄天柱茶》一诗中云:“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秦韬玉《寄谢天柱茶》中写道:“天柱香茶露香发……,洗我胸中幽思情。”而天柱山茶最大的功用是“消肉食毒”。相传唐代宰相李德裕点名要当时的舒州地方官为他备数斤天柱茶,别人不解,李宰相说:“此茶可消肉食毒。”所谓消肉食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帮助消化,有减肥解毒的作用。
放在大家面前的有三种茶:天柱剑毫、天柱云雾、天柱弦月。每种茶都有独特的制做工艺。天柱剑毫是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业大学
茶质的优劣,有四个标准:一看色,茶汁是否呈金黄色;二闻香,茶里冒出的气体是否清香;三喝味,是否纯正,先苦后甜;四是比,看茶叶枝头是否叶子均匀、嫩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
大家品尝了天柱山茶以后,不妨带一点天柱名茶送给家中长辈或者亲朋好友。
九曲河漂流
游客朋友,下面,我将带大家去游览的是有“华东第一漂”之势------九曲河漂流。
九曲河漂流开心刺激,九曲十八弯之势,故名九曲河。可以让“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
九曲河漂流有三大特点:其一,水质好。九曲河从天柱山巅汇淌成流的溪水在群峰夹峙的九曲大峡谷中奔流而下,流经之处无任何污染,九曲河原生态峡谷探险漂流全程2700多米,高低落差近250余米。峡谷幽深,瀑潭相连,水流湍急。当您乘坐皮艇穿深潭、越险滩,在湍急的溪流之中左冲右突,与浪共舞之时,挑战的是您的智慧、勇气、胆识和毅力。您在尖叫和欢笑中,收获的是有惊无险的愉悦。
其二,水势好。九曲河漂流区段落差适度,水流时急时缓,河道曲折弯转,是漂流最佳河段。两岸峰体险峭,林木幽深,河道大致呈S形,河水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若脱兔。皮划艇在河道上起伏跌宕,平缓时如平湖泛舟,急流中又如野马脱缰;直道上一马平川,弯道前险象环生。
其三,环境好。据医学专家讲: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能防病、治病。此外,奔流地河水相互冲击,并与石头碰撞摩擦产生大量阳离子,这些阳离子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九曲河漂沿岸多是奇峰林立。荡舟其间如同梦游仙境一般,青山绿水,湖光山色能给人的视觉和神经带来极美好地享受,更能使人身心放松,敞亮心扉。
与浪花共舞,能让您一漂难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心动不如行动”,还是由您亲自去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