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
天柱峰,又名笋子尖,海拔1489.8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山峰。远远望去,屹然独立,如柱倚天不仅武帝封为南岳,道家称为司命峰,为司命真人祥地,就连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晚唐诗人曹松也为柱山的迷离景色所陶醉。他在赞天柱山一诗中写道“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浑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眠。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
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
三祖寺西涧,有大石如牛眠,周围环崖如洞,幽泉潺潺,故名。黄庭坚曾在此筑室读书,大画家李公麟画有其 坐石 牛像,宋仁宗皇佑中,王安石游其处有诗刻。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我们眼前这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
在潜山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迷人的传说,发生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处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详见出土文物概况介绍),可供参观凭吊,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
读苏轼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自然会想起“三国”中英雄爱美人的故事。这段风流倜傥的佳话与天柱山脚下梅城的胭脂井有关。
三祖寺,又名乾元寺、山谷寺,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
江苏电视台《跟着大脚走》栏目播出
央视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电视台报道首届中俄·天柱山文化旅游交流活动